“新会62家镇、村级水厂平均达标率还不到一半!”虽然近年来,新会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,但受各种因素影响,全区镇村网管并网率并不高,这直接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。为解决这一困境,新会制定了城乡供水并网工作方案。方案称三年后,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将喝上同样品质的自来水,且价格完全一样。
[数字]
去年,新会区对6 2家镇、村级水厂出厂水进行水质监测,平均达标率4 0 .3 2 %,其中镇级水厂(共8家)达标6家,达标率75 %,村级水厂(共54家)达标 19 家 , 达 标 率3 5 .19 %,这与镇级水厂水质监测合格率不低于8 5 %、村级水厂不低于55%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。
[现状]
水源多来自水井河涌
本月17日,新会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建民,副主任叶剑敏、邹达明、李健驰、聂加伟及副区长钟志杰等调研了三江镇沙岗村、谢和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,然而这次调研,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调研组人员首先来到三江镇沙岗村的供水工程现场,令大家大吃一惊的是,除了一个简陋的小泵房,根本看不出来“水厂”的影子。而更为揪心的是,周边的养猪场还不断传来刺鼻的臭味。
据沙岗村村委书记梁健群介绍,1984年沙岗村自筹资金建成供水工程,日常管理、运营全部由村委会负责,供水户数400户,供水人口900人,主要水源为地下井水。原有井深100多米,但由于运行时间长,水井淤塞,现在井深只有80多米,日供水量70立方米。水价每人每年36元,水质一年检测两次,检验结果基本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。但目前村内管网残旧,出现外壁剥落、内壁堵塞等现象,导致水质受到二次污染;另外水井周边的鱼塘、工厂等对水质也有一定的影响。“由于并网后水价较高,加上村民普遍认为井水口感好,故村民对并网供水意愿不大。”梁健群说。
与沙岗村相反,谢和村村民对于并网供水意愿却十分强烈。据介绍,谢和村供水工程于1990年自筹资金建成,由一口大口井和深水井组成供水水源,大口井为主要供水水源。但由于水量较少,每年枯水期都会供水量不足。同样,村内管网普遍出现漏水、水压不足及水质受二次污染等现象,而鱼塘、农地、猪场等也会给水井周边带来严重污染。
事实上,沙岗村、谢和村饮水安全问题只是新会村级供水情况的一个缩影。新会人大常委会农村工委主任赵振强说:“目前,新会区内61个自然村水厂都存在类似沙岗村、谢和村的情况,水质水源不一,既有深水井、山坑水,也有河涌水,只除少数设有简单的沉淀池外,基本没有经过任何处理。”
[隐忧]
镇村水厂水质多不达标
记者了解,目前新会区11个镇(区)有自然村水厂61个,涉及35条村。自然村水厂供水总人口8.26万人,供水总户数2.22万户。按水源分类,地下水水源30个(主要集中大泽、罗坑和三江等镇);山泉水(水库水)水源21个(主要集中古井、崖门和沙堆等镇);河涌水水源10个(主要集中大鳌、睦洲和司前镇);按建设年代分类,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水厂有47个、90年代的有14个。有制水设施的水厂12个,其余村水厂均无设制水设施,通过水池沉淀后直接供水。
近年来,新会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。其中,通过对村级水厂进行并网,对老化渗漏严重的村内管网进行更新改造,对条件较差、制水能力低的镇级水厂实施技改扩容,提高了农村供水保证率和水质合格率。从2006年至今,完成农村改水工程建设77宗(次),累计完成投资3200万元(其中区级补助1169万元),改造(铺设)管网270公里,受益人口26.5万人。
即便推出多项举措保证农村饮水安全,但新会的农村饮水安全仍存在不少隐患。去年,新会区对62家镇、村级水厂出厂水进行水质监测,平均达标率40 .32%,其中镇级水厂(共8家)达标6家,达标率75%,村级水厂(共54家)达标19家,达标率35 .19%,这与镇级水厂水质监测合格率不低于85%、村级水厂不低于55%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。
[调查]
镇村喝高价水 且水质无保障
新会镇村两级水厂的自来水,不但水质难以保障,绝大部分的水价亦高过城区。目前新会城区的居民饮用水价格为1.37元/立方,但很多镇村的饮水价格却在这之上,以三江镇谢和村为例,现行水价就高达1.6元/立方米。
“一是由于他们的规模小,成本自然就高。另外就是农村管网老化,造成自来水大量损耗,这些损耗都会分摊到用户身上。”新会水务公司安装公司总经理张钜源解释说,各镇村接驳水厂的经营模式各不相同,以三江镇为例,采取的是自来水公司只负责到村。即一个村委会只有一个计量总表,而总表到各个村民家中供水设施的管理则由村委会承担,但因管网老化渗漏等造成的损耗,则会分摊到村民身上。也就意味着,如果自来水公司的水价原本是1.5元/立方的话,分摊到各户至少要1.6元/立方。
记者发现,由于不同区域、水厂和水源及运营成本的差异,形成了供水价格不一,睦洲镇便采取自来水公司直接到户的计量结算方式,水价基本跟城区接轨。当然,也有部分地区饮用地下水、山溪水的村民盼望饮用优质的自来水,但高水价却令人生畏。
[措施]
城乡并网 力争抄表到户
针对新会城里人和农村人吃水的差异,新会人大常委会农村工委主任赵振强建议,加大村级饮水改造的投入力度,争取早日实现城乡统一供水,让村民可以在同源同价同网的条件下喝上优质的自来水。同时,对水厂技术人员加强培训,要强化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,依法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。
目前,新会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供水并网工作方案,按照“先易后难、分步实施”、“谁受益、谁投资”和“政府适当补助、村民自筹一部分”的原则,计划分三步走,逐步将水源条件差、规模小、制水工艺落后的村级水厂与镇级水厂并网,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,初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目标。
第一步:2012--2014年,对群众要求强烈且具备一定条件的村级水厂(主要集中睦洲、大鳌、罗坑和沙堆等镇)进行撤并;第二步:2015--2016年,对符合条件但群众并网意愿不太强烈的村级水厂(主要集中古井、崖门、三江和司前等镇)进行撤并;第三步:2016年以后,对暂未具备撤并条件的村级水厂(主要集中大泽、圭峰区),由水务、卫生部门加强对原水、出厂水的卫生监测和管理,并逐步对剩余自然村水厂进行撤并。同时,力争做到抄表到户,同网同价,让广大群众真正喝上卫生水、放心水。 |